图片(一)
图片(二) |
图片(三) |
这是一篇在2016-03-21 《书法在线》刊载的一篇文章,可说是一篇值得深思的文章。
《因境而变、随情而行》八字真言,道出一个处事的道理,也启发我做任何事情,必须视环境、情况和利用智慧去解决,肯定会事半功倍。
这个故事太生活化。就是一间寺庙的一位年事已高的高僧,寻找一个接班人,出了一道难题,给两位心属的得意弟子去履行。
有一位高僧,是一座大寺庙的住持,因年事已高,便想找个接班人。他给两位得意弟子蕙明和尘元出了一道题:“谁人可凭借自己的实力,从寺院后面的悬崖下,攀爬上来,安全抵达山上的寺庙,他就是我的接班人。”
这两位弟子都认为他们都能胜任这个任务。虽然后山的悬崖又险峻、陡峭,他们都信心十足,一定可完成这项任务。
蕙明很有信心,他一定会完成任务,因为他自认身强体健,肯定会成功。他屡爬屡摔,因山路陡而滑。最后他精疲力竭,摔下,昏倒了。。。。
尘元也像蕙明一样,也是竭尽全力向崖顶攀爬,遭遇如同蕙明,屡爬屡摔。。。
突然,他放下了握住攀上崖顶的绳索,整了整衣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扭头向着山下去了。
旁观的众僧恍然不解,彼此议论纷纷。只有他的师父默然无语,目送尘元远去。
尘元到了山下,寻觅上山之路,顺着溪水,穿越森林、越过山谷,终于平安到达崖顶。
尘元回来了,众人以为高僧会责骂尘元不告而别,并痛骂他贪生怕死。。。。还会被逐出师门。但高增却微笑地宣布尘元为新一任住持。大家听了,都不明白其中的奥妙。
其实,这个故事带出的讯息:
尘元舍弃用绳索攀爬上崖顶,而另觅山崖顶的方法,因为他悟出照着蕙明的方法,继续用绳索攀爬,肯定结果像蕙明,筋疲力竭,昏迷。。。。于是他宁愿费时费力,寻觅上山之路,要翻山越岭,却是安全攀上崖顶之最好方法。因为攀爬悬崖并非人力所能完成的。
尘元记起:“明者因境而变。智者随情而行。”从这个故事教导我们凡事在处理时,要了解实际情况,要伸缩退变,当事情无法照原定计划解决,一味努力,结果是徒劳无功,却无法成功完成。因此我们必须懂得变通,俗语说:穷则变、变则通,就是这个道理,也是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才是真正的智慧。
《三国演义》中的关云长曾经问过鲁莽的张飞:如何利用手捏死一只小蚂蚁?
张飞自以为自己力大无穷,弄死一只小小蚂蚁,怎会难倒他呢?他握紧拳头,一拳出力搥下,蚂蚁却从他的指缝溜走,他搥了好多回,蚂蚁还是溜走。。。。。。他很生气的放弃弄死这只小蚂蚁。心里嘀咕着:关云长耍他。
关云长笑笑着,并举起食指头,轻轻向着小蚂蚁捏下,这只小蚂蚁便一命呜呼啊!从这个故事,足以证明,单靠蛮力是不能完成任务。利用智慧去处理事情,才是上上策。
以上两个小故事,也可证明如果我们不肯动用智慧去解决难题,处事鲁莽,本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也无法完成。也许在人生的道路上,会碰得伤痕累累,焦头烂额。
因此常常要紧记:“明者因境而变。智者随情而行。”这是一个很好的解决事情的锦囊。同时,这两句教导我们处事要圆融,要伸缩退变,不可做事不择手段,如被名利所诱,就如心中就有悬崖绝壁。天不设牢,而人自在心中建牢。在名利牢笼之内,徒劳苦争,轻者苦恼伤心、重者伤身损肢、极重者粉身碎骨。
佛祖说:反事要看破,看破了,就是明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执着。太执着就是固执,处事不会转弯。有时执着的正确,就是坚持,如果是执着的不正确,就是固执错了时机和对象,最终事情就是无法圆满解决。就如佛祖说的凡事看破,就是“因境而变、随情而行”。心中无挂碍,可能会心安理得,一切随遇而安。
也许,我在练书法时,就是太执着,尽量要描出相似的笔触,心中放不开,尽量地描绘相似的笔划。。。。。今天,学习放开心中所设的“牢笼”,可能会没压力下,随性。。。。会好些!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k0MTU0Mw%3D%3D&mid=404772156&idx=1&sn=ef02f3ddb0ab523b52daca767d6ac347&scene=0#wechat_redirect
谢谢网上分享照片
备注:如套用或摘录文章,请写文章出处:生命中的蓝天白云或http://thwon53.blogspot.com/)感恩!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