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1日星期五

迷人的槟城“姓氏桥”

从“姓李桥”围栏边拍摄槟城的夜景(一)
从“姓李桥”围栏边拍摄槟城的夜景(二)
多次造访槟城,都是来去匆匆,因探望就读槟城理科大学的侄女,从未停住脚步,真正在槟城大街小巷,仔细领略东方花园的风土人物,心中总是有些许的遗憾。

十一月,趁出席侄女的毕业典礼,就决定认真的探讨槟城市中心遗留的古迹。。。。

特别对慕名已久的“姓氏桥”,特感兴趣。但平时太忙,心中只对“姓氏桥”的名字,留下朦胧的印象,到底这是一个什么地方,懵然不懂;只是猜想是一个与“海“有关的地方。。。。。或许是离岛一个避暑胜地罢了。

在飞机上,望着天空白云,脑子充满兴奋,这回到槟城,除了可品嚐槟城道地的美食,更可让自己看看本土的迷人的风景。。。。。。尤其可解开“姓氏桥”的谜团。

本是安排在抵达的黄昏时光,去看落日的“姓氏桥”。但为了处理毕业典礼事项,却花了好长的时间,心里好纳闷,这一次又扑空了,又无法如愿以偿,逛逛“姓氏桥啊”,心想下次再来吧!

第二天毕业典礼结束后,侄女提议:我们夜游槟城。我们都赞成,也许入夜的槟城,会给我们一个惊喜、会有一番风貌、会散发另一股诱人的风情。。。。

于是晚饭后,我们从旅店驱车到槟城市中心,开始夜探槟城名胜。。。。

“姓李桥”的进口处(一)
“姓李桥”的进口处(二)
“李山兑”夜景
“姓李桥”夜景
“姓李桥灯笼高高挂
“姓李桥”的绽放的宝巾花
将车子停在一条寂静的小巷。夜晚,凉风吹来,淡黄色的街灯,照在我们的身影,街上古旧的建筑物,顿时,我们感觉时光的倒流,似乎回到民初时代的感觉,只差自己没穿民初的长裙,配上荷叶袖的中装小领襯衫,头上挽着发髻。。。。。在凄冷的街道,独自漫步。。。。凄怨、孤单、落寞。。。。。

这儿小巷的构造,犹如马六甲的小街道,多是可以互通。我们穿越小巷,街灯照明蛮不错,感觉治安还不差,拐了一个小弯,就到了槟城靠码头主要的街道。。。。。。。
我们站在大路旁,望着对面马路的耀眼的三个字“姓李桥”,心里才察觉,猜错了,原来。。。。

越过马路,踏在“姓李桥”的入口处,接着映入眼里的是:“李山兑”三字。这里大约有20多户人家。“姓李桥”每一家的门前款式都很相似,门前的矮围篱,配上小铁门,感觉特别整齐规律;宁静的气氛,令人放轻脚步,压低声浪,放松呼吸,怕惊动周遭的。。。

恰巧碰到当地的姓李后人,从他的口中获知现在槟城仅存5座“姓氏桥”:那是“姓王桥”(已不存在)、“姓周桥”(最大的)、“姓李桥”、“姓林桥”和“杂家桥”等。

我开始了解,原来“姓氏桥”只是一个代号,并非是什么桥梁,也不是离岛的避暑胜地;更不是什么什么雕栏画栋的小桥流水,只是早期从中国南来的一群华侨,同姓乡里,从事码头工作,集聚在一起,在沿海建造一些海上木屋,日久就形成一个小村落。这儿木板桥是唯一的交通要道,它将房屋贯穿起来,并与陆地衔接。这些“姓氏桥”,座落在槟城码头附近,英文街道名是PENGKALAN WELD。

这些居民将屋子建在海上,屋子的底部却用桩柱支撑,每一间屋子相连的街道小巷,都用木板铺设成桥梁,作为村里的街道与陆地相连的通道。最长的木桥向海延伸约500米长,有些则短,左右邻近建满木屋。

根据姓李后人说:原本“姓李桥”可通达到槟城的税关局和对岸的新建旅店,但尾端的桥板已年久失修,已无法相连,残旧破烂的桥板,不在可用了。我们站在“姓李桥”边的围栏,遥望远处灯火点点的槟城夜景,如此灿烂、迷人;五颜六色的霓虹灯,脑子突然闪烁纸醉金迷的夜生活,心中也充满遐想。。。

但我注意到“姓李桥”的建筑格调,可算是经济稳定的一个宗族村落。因每一家的门前的款式似乎一致,沿路的桥板很稳固,甚至有些地板已经换成石板和铺上地砖。沿路走着、走着。。。。灯笼高挂、柔和耀眼的灯火,弥漫整个村落,整个小村落犹如幽静的家园,温馨、充满怀古情怀。

“姓氏桥”的居民都是同姓者同住一“桥”,就像中国同姓村的版本似地。这些侨民多是福建同安县。这也是早期华侨先辈们在槟城扎根及生活的地方。这里可以看到华人祖先当时努力奋斗、辛苦保留的建筑,也让后世了解早期南来的槟城祖辈,多是从事码头工作或是渔民的生活点滴。
“姓陈桥”入口告示牌
“姓周桥”入口告示牌
欢迎莅临姓“周桥”告示牌
“周桥”入口处
“周桥”字眼高挂
“姓周桥”的居民屋子
“姓周桥”饮料店的椅子
“姓周桥”饮料店
“姓周桥”屋子前面(一)
“姓周桥”代步工具--脚车
“姓周桥”的商店的广告牌
世遗的告示板
参观“姓李桥”后,我们漫步走到“姓周桥”。发觉未进入“姓周桥”,桥外就有一间特大的庙宇,这些庙宇,都是先辈筹钱兴建,他们心中多希望驻扎在庙宇里的神明,保佑南来的侨胞平平安安,每一个乡里都能在海外捞得风生水起,国泰民安,将来可以衣锦还乡,光宗耀祖。

我们放轻脚步,徐徐进入村里。欢迎我们却是几只夜游的野狗。高挂的“周桥”寂寞的字眼发出微弱的灯光。这里没“姓李桥”那么规划,那么整齐,屋子建得特别密集。沿路是小型的商店:有土产店、杂货店,所卖的货品,都是游客爱买的槟城土产,有帽子、T-SHIRT、背包。。。。。还有饮品、食物等。

夜深了,有些商店已关门了。整个木栈道显得凄凉,海风吹来,更显凄清。。。。突然远处传来几声野狗的吠声,划破宁静的夜空。。。。

桥板陈旧不堪,往下看,漆黑的海水,令人心寒:走在桥板上,心里有些许担忧,担心失足掉入海里。。。。。。战战兢兢往前走、前面依稀有些许灯火,步步为营的准备揭开“姓周桥”的秘密。

在“姓氏桥”中,以“姓周桥”的规模最大。约有70户住家,居民可能有千人以上。桥上看来似乎只有一个走道,其实在走道旁还有一些分叉路,探头向内探望,似乎还有出口,也许走进内部,可有另一道风景。这里的木屋结构很紧密,每一间屋子的间隔不同,有些屋子相当大间、有些小间,但可看到有堂房、灶房、餐厅、卧室,亦有些小型杂货店,可方便居民日常生活所需。我似乎看到有几个外劳的面貌,心中祈祷“姓周桥”不可给外劳占据,不可沦落像吉隆坡茨厂街的情况,已失去原有的华人市场,已变成外劳市场了。

走着、走着、灯火突然暗了,迎面走来几个回头的游客,向他们探问。原来前方是一座庙宇,这时发觉周遭黑漆漆,突然天上洒下几滴雨点,我们不敢往前走,决定往回头路了。

“姓林桥”进口处
“姓林桥”的街景
离不远处,就是“姓林桥”。在“姓林桥”进口处,微弱的灯光,就如在叹息人生如梦,悲叹没落的家园,如此萧条。。。。更显出这一宗族村落的没落。这“姓林桥”的木屋,只是单边的建筑物。因此这里的屋子大门面向大海,村落的木桥板受到岁月洗礼,早已伤痕累累,这儿只剩残余几户人家。屋前摆放几张破旧躺椅,堆着几盆不知名的植物,路灯暗淡。这时,有一位穿着纱笼的阿嬷,赤着肩膀。躺在躺椅、吹着海风,悠闲地乘凉。她的脸上虽然有岁月的痕迹,但目光柔和、脸庞展露知足的笑容,与世无争的表情,是多少人的追求。。。。。。。

“姓氏桥”展现淳朴的风貌。数十年不变。也在这里感觉怀旧的气息,虽然经过几代人的历史演变,这些水上人家的生活,将成为今日槟城独有的文化,也让游客了解到宗族在华人社区的重要,让后人了解先辈南来奋斗的精神。

今晚,我只能走马看花的逛一逛“姓氏桥”,不能真正领略“姓氏桥”的风貌,也无缘在夕阳下欣赏归帆点点的情景;但入夜的“姓氏桥”还是让我难忘,也许是机缘巧合,让在尘世打滚的都市人,反省为何自己要如此“忙”呢?为何不能学“姓氏桥”的老居民,悠哉的追求淡泊的生活,是不是要调整生活节奏,多欣赏周遭自然的景物,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为自己而活呢

备注:如套用或摘录文章,请写文章出处出处(生命中的蓝天白云或http://thwon53.blogspot.com/)感恩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