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生活点滴,旅游”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生活点滴,旅游”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17年3月6日星期一

马六甲百年海南村终于落幕了!

海南村村景(一)

马六甲百年海南村终于落幕了!

从此海南村这一称号,将在马六甲的新一代华人族群渐渐模糊。。。。
曾何时,风光岁月的记载将成为海南人先辈缅怀岁月的话题。


丁酉(2017年)3月初,所有的海南村村民必须搬离,这是一道指令。。。。。刚,春节一过,海南村居民的噩梦马上降临。

村景(二)

村景(三)

村景(四)

村景(五)

村景(六)


马六甲人称谓海南村错落在马六甲市郊一个沿海小村落。从马六甲市区沿海岸线北上,过了听涛湾左拐,可以抵达班底昆罗海滩。

海南村旧称丹绒吉灵。但「吉灵」二字,似乎对印度族群侮辱性,这个名称早已不用了。

「海南村」就是海南人居住的村庄。听老一辈说,过去确实如此,后来才有四户福建人入住。这里的通用语是以海南话为主,村里风行海南人传统。搬到村里的非海南人,或者嫁来这里的外籍新娘,住了几年,海南话已可以朗朗上口,口音与海南人无甚差别了。

马六甲海南村始于何时,已经无从考究,。但多个家庭延伸到第七代,却是可以确定的。在老一辈人记忆里,最早到这里落户的,是许天书一家人,继后才有梁姓等人入住,繁衍至今。

早期,村民多数是出海捕鱼。极盛时期,村人在附近海域设有多座捕鱼用的「奎笼」。经过几代人的变迁,以及马六甲海峡鱼获有限,又有印尼海盗肆虐,现存的50户人家,已经摒弃传统行业,不再从事捕鱼业了。

村里的年轻人响往都市生活,他们离乡背井,除外求学或工作,有些学业有成后,不再回来了。很多村里的年轻人,学了手艺,也出外谋生,不再出海了。海南人对子女教育先来都注重,这里出了多位名医、工程师、会计师、绘测师;同时海南人厨艺特佳,海南村出名厨,早已有口皆碑。

这个村已成了老人村。老人有谈不完的往事,也有无数美好的回忆。这个宁静的村落有世代化不开的浓浓乡情、还有回忆。。。。。。

政治人物操弄下,曾几何时,海南村村长已经不是村民出任,州议员委任的村长不谙海南话,他不理解居住了几代人的村民感情,沟通上出问题。海南村居民不是这块土地拥有者,地主另有其人。过去,地主要发展,都未能遂愿;这一回,地主态度强硬,申请到必须搬迁的庭令,部分村民已与地主签下20176月底前搬离的合约。

政治人物操弄下,曾几何时,海南村村长已经不是由村民出任,州议员委任的村长不谙海南话,他无法理解居住了几代人的村民感情,沟通上出问题。这块土地拥有者已不是海南村的居民,地主另有其人。过去,地主要发展,都未能遂愿;这一回,地主态度强硬,申请到必须搬迁的庭令,部分村民已与地主签下20176月底前搬离的合约。

马六甲海南会馆青年团在海南村搞了很多文化活动,如海南村摄影比赛,计划中的口述历史、出版纪念册、中秋元园游会。。。。等,希望能将海南村的历史,光辉岁月,留下美好的回忆,将根留下,把记忆存到历史时光隧道。

今年(2017年)的华人农历新年,可是百年海南村最后一个充满离愁的新年。。。。。毕竟年要过,但明年的新年,是否还会在这里欢庆呢?

于是,马六甲海南会馆青年团、海南村村委会、万宁社青年团、马接峇鲁海南昭应祠及马来西亚国际现代书画联盟甲州联委会联手,办了“和你一起丁酉年村风得意”海南村年景布置的活动,设置“海南书法壁”,让海南村在丁酉年增添文化与新春气息。尽管2017年海南村面临消失的命运,但传承文化的途径,是每个华人应有的使命,将知名的海南书法家的作品带入村内,通过文化途径,凸显马六甲海南村人文、文化、景点及历史价值,让着一切一切的历史痕迹。。。。。。存在每一位出席这项“和你一起丁酉年村风得意”海南村年景布置活动,也为海南村村民带来不一样的春节气氛,增添中华文化气息。

自己住在马六甲,从未踏足海南村,但有幸能赶在在海南村落幕前,参与这新颖的文化点子“文化壁”的序幕。。。。。

“和你一起丁酉年村风得意”
海南村年景布置出席嘉宾

“和你一起丁酉年村风得意”
海南村年景布置出席嘉宾

傍晚时分抵达,夕阳西下,海面宁静,海水静静的流动,海边前的一个许愿树,挂满红彩---内藏多少游客许下的“心愿”,但这村里的村民的心愿,许愿树是否听到???

“和你一起丁酉年村风得意”
海南村年景布置--村民观礼

“和你一起丁酉年村风得意”
海南村年景布置--赠送春联大合照

点燃爆竹

村里的6间民宅,都张挂6位书法家的作品,他们是符永剛博士、符永杰师、丘程光师、邢福兴、吴坤中和刘明亮等6名海南籍书法家,形成“海南书法壁”。


符永刚博士掀开序幕

符永刚博士作品

符永刚博士与嘉宾合影留念

符永剛博士的作品是“江涛气势,龙马精神”,他希望通过这幅作品祝福海南村民做人应拥有江涛般的气势,虽然海南祖先当年南来到马六甲海南村落地生根,捕鱼谋生及繁衍下一代,相信他们也没预料到后代会把文化也带入海南村,提升村民的文化水平。他希望长辈们灌输下一代书法文化,培养中华文化及礼义廉耻美德,并发扬光大。


符永杰师掀开布幕

符永杰与嘉宾合影

符永杰老师的作品是“海涛美景,南风胜地”。他利用海南二字作为对联的首字,写下这幅赞美海南村美景如画的对联.海南村可是南马区的一处美丽的旅游胜地。


丘程光师作品

丘程光师的作品是“万类静观咸自得,一春幽兰少人知”。这幅对联取自<兰亭集序>集字联。当天,邱老师无法出席此盛会。

吴坤中师分享作品

吴坤中师的作品是取自初唐诗人宋之问的《渡汉江》。原诗是“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其中两句。虽然吴老师是地道的马六甲人,但他从未到过海南村。从“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可想象他通过挥写,表达他对“家乡”响往,也从作品中,透出他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意。
邢福兴师与嘉宾合影

邢福兴师的作品是“落地生根,深厚思情”。这两句更道出海南村的村民来到这里,在此居住,置业成家,一代传一代。。。。这里有他们的根,也有他们的家。更有他们的亲朋戚友,如今即将别离,但彼此筑下深厚的感情永系心中。


刘明亮师的“观海”
刘明亮师书写的是“观海”。刘老师希望村民遥望大海,心胸宽阔,眼界也辽阔,海南村的下一代,能如海浪,勇往直前,创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星洲日报古城社区版报导

韩南村面目全非

文化壁已毁


但是,丁酉年的新春已过,报章传来的讯息,湖南村将会落幕了。

报章上的图片,情景惨不忍睹。屋子被拆、只剩断墙,。。。。文化壁上的6位海南籍的书法家的作品也难逃此劫,宁静的海滩,也不再宁静,因为重型的罗里,停留在民宅旁,虎视眈眈准备将“海南村”吞没。。。。。。唉!

这时报章刊登的图片,村景已经改样了,与正月出席“与你春风得意”的文化壁开幕的村落情景,完全不一样。。。。

这时是家园被毁,村民满脸悲戚、满腔怒愤、响彻的铲泥车的声音。。。。。
这些都是村民噩梦的开始。。。。。他们无法改变海南村的命运。。。只好在3月杪,搬离这一块载满他们祖辈与自己的回忆的土地。。。。。。从前在此的美好时光永埋记忆中。

在此,自己也衷心的祝福他们。。。。。。虽然对海南村依依不舍,但人总要往前看,只好为自己的未来,创出更好,愿他们一切一切美好幸福!

谢谢网上分享照片!
备注:如套用或摘录文章,请写文章出处:生命中的蓝天白云或http://thwon53.blogspot.com/)感恩!

2015年12月29日星期二

婆罗浮屠日出的震撼

婆罗浮屠凌晨时刻(一)

日出(二)

日出(三)

日出(四)

日出(五)

日出(六)

日出(七)

抵达旅店,已是当天时间晚上8点(马来西亚9点,时差1小时)。导游吩咐第二天凌晨4:30,到旅店的接待处等待,准备攀爬婆罗浮屠,观赏日出情景。

带着兴奋的心情入睡,但无法入眠。。。。。。。只听到虫儿的叫声。。。。朦朦胧胧入睡。。。。

与家人带着惺忪睡眼,穿着寒衣,步向大堂,导游已在等候。他给我们每人一支手电筒,我们就带着战战兢兢、等待“日出”的心情,尾随导游。。。。彼此不出声,默默跟随导游向婆罗浮屠出发。

接着,一群群游客,陆续加入,彼此点头微笑,但大家都没交头接耳,个个神情严肃,一个接一个。。。。。不敢发出声音,怕惊醒太阳。。。。。慢慢向山路出发,晨风吹来,些许寒意。。。。但阻不住心中的兴奋。。。。

没拍照,四处黑漆漆,沿着山路,彼此利用手上的手电筒,互相照明,这时,彼此没分国籍,彼此拥有相同的目的,就是登上观日。

佛陀的无私、大爱精神,在这登上的旅途中,发挥极致。彼此不分宗教,彼此尊敬,不争先恐后,大家一个接一个,慢慢的爬。

石级的阔度很宽,每一级的高度也蛮高,必须扶着扶手,慢慢登上。因四处漆黑,无法知道有多高,于是心里充满好奇、害怕,步步为营。。。。。

突然,背后传来气喘如牛的声音,转头一看,原来是一位体格健壮的洋妇。气喘声宏亮,她利用双手双脚式,攀爬而上,敬佩“洋人”的精神,他们都有冒险精神,为了观赏奇景,都会克尽所能,达到目的。

终于到达庙顶,放眼一看,到处都是人群,导游交代最好的观日位置和时间。我们彼此分散,自己去寻找最佳位置,准备迎接众人焦点---太阳苏醒的那一刻。

将先前紧张心情整顿,才认真观察周遭环境,发现每一个高崇的佛塔旁,都坐满游客,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但目的相同、希望相同,都愿世界和平、家人安康幸福!

抬头仰望,只看到墨黑尖耸的庙塔,天空却是一片湛蓝的夜空,佛塔旁边伴随的一轮皎洁的明月,仿佛镇守着这座圣洁的庙宇。无星的夜空,衬托出夜空更蔚蓝、周遭更庄严。一会儿,明亮的阳光将会赶走那“深黑”的夜空,如今抬头一望,四处静悄悄,在此佛塔静候“晨曦”的莅临,大家不敢高声对话,怕吵声惊动这劳累的“太阳公公”,彼此会意体贴,耐心等待“太阳公公”苏醒,将温暖的阳光赐予大地,让世界每一个角落,都能沾上“她”的恩泽。

天空黑漆,渐渐,天空转变鱼肚白,东边慢慢添上丝丝淡红,犹如少女含羞的桃红脸颊。突而,红彤彤圆圆的太阳稍露半脸了,听见此起披落“咔嚓“声音响个不停,争先第一时间捕捉太阳探头窥视大地的眼神,太阳如此调皮,与情人般捉迷藏,时而藏、时而露、脸上的表情也变幻莫测,嫣红的脸庞,渐渐涂上上更红的颜色,整个天空的云霞也被渲染上绮丽的云彩。。。。。

突然听到有人高呼,原来太阳公公冉冉跳出天边,天边染成金色,佛塔下的花草树木,洒上金色,佛塔尖端也被金光笼罩,整个婆罗浮屠庄严的轮廓,渐渐展现眼前,这震撼人心的一幕,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心里,大家好兴奋、本是睡眼朦胧,但被闪烁的金光吸引、眼睛也突然睁大了,心情也振奋,对这人生也充满希望。


从没想到,遥远的太阳,本是离我们好远,也没想到,站在这高塔上,好像伸手就可摸到这橙红色的太阳。这时的太阳,就如一个温柔的少女,脸颊上抹上粉红色的脂粉,羞答答的脸庞,充满少女的娇羞,令人对她产生“怜香惜玉”之情。

 
 小手圈住的太阳


捧在小手的太阳

常常听到情人的梦语:摘下天空的太阳送给你,以为是梦里的情话,骗骗织梦的少女。没想到,通过摄影的技巧,站在这庄严的佛塔上,真得可圆这梦里的情话---那初升的太阳就被小手圈住,并且捧在掌心,好美、好陶醉啊!

转瞬间,大地也亮了,我们各人也开始向四周环视,也开始往石阶走下,去观赏佛塔周遭的情景,去狩猎更美角度的照片,留下美好的回忆。

备注:如套用或摘录文章,请写文章出处:生命中的蓝天白云或http://thwon53.blogspot.com/)感恩!

2014年11月21日星期五

迷人的槟城“姓氏桥”

从“姓李桥”围栏边拍摄槟城的夜景(一)
从“姓李桥”围栏边拍摄槟城的夜景(二)
多次造访槟城,都是来去匆匆,因探望就读槟城理科大学的侄女,从未停住脚步,真正在槟城大街小巷,仔细领略东方花园的风土人物,心中总是有些许的遗憾。

十一月,趁出席侄女的毕业典礼,就决定认真的探讨槟城市中心遗留的古迹。。。。

特别对慕名已久的“姓氏桥”,特感兴趣。但平时太忙,心中只对“姓氏桥”的名字,留下朦胧的印象,到底这是一个什么地方,懵然不懂;只是猜想是一个与“海“有关的地方。。。。。或许是离岛一个避暑胜地罢了。

在飞机上,望着天空白云,脑子充满兴奋,这回到槟城,除了可品嚐槟城道地的美食,更可让自己看看本土的迷人的风景。。。。。。尤其可解开“姓氏桥”的谜团。

本是安排在抵达的黄昏时光,去看落日的“姓氏桥”。但为了处理毕业典礼事项,却花了好长的时间,心里好纳闷,这一次又扑空了,又无法如愿以偿,逛逛“姓氏桥啊”,心想下次再来吧!

第二天毕业典礼结束后,侄女提议:我们夜游槟城。我们都赞成,也许入夜的槟城,会给我们一个惊喜、会有一番风貌、会散发另一股诱人的风情。。。。

于是晚饭后,我们从旅店驱车到槟城市中心,开始夜探槟城名胜。。。。

“姓李桥”的进口处(一)
“姓李桥”的进口处(二)
“李山兑”夜景
“姓李桥”夜景
“姓李桥灯笼高高挂
“姓李桥”的绽放的宝巾花
将车子停在一条寂静的小巷。夜晚,凉风吹来,淡黄色的街灯,照在我们的身影,街上古旧的建筑物,顿时,我们感觉时光的倒流,似乎回到民初时代的感觉,只差自己没穿民初的长裙,配上荷叶袖的中装小领襯衫,头上挽着发髻。。。。。在凄冷的街道,独自漫步。。。。凄怨、孤单、落寞。。。。。

这儿小巷的构造,犹如马六甲的小街道,多是可以互通。我们穿越小巷,街灯照明蛮不错,感觉治安还不差,拐了一个小弯,就到了槟城靠码头主要的街道。。。。。。。
我们站在大路旁,望着对面马路的耀眼的三个字“姓李桥”,心里才察觉,猜错了,原来。。。。

越过马路,踏在“姓李桥”的入口处,接着映入眼里的是:“李山兑”三字。这里大约有20多户人家。“姓李桥”每一家的门前款式都很相似,门前的矮围篱,配上小铁门,感觉特别整齐规律;宁静的气氛,令人放轻脚步,压低声浪,放松呼吸,怕惊动周遭的。。。

恰巧碰到当地的姓李后人,从他的口中获知现在槟城仅存5座“姓氏桥”:那是“姓王桥”(已不存在)、“姓周桥”(最大的)、“姓李桥”、“姓林桥”和“杂家桥”等。

我开始了解,原来“姓氏桥”只是一个代号,并非是什么桥梁,也不是离岛的避暑胜地;更不是什么什么雕栏画栋的小桥流水,只是早期从中国南来的一群华侨,同姓乡里,从事码头工作,集聚在一起,在沿海建造一些海上木屋,日久就形成一个小村落。这儿木板桥是唯一的交通要道,它将房屋贯穿起来,并与陆地衔接。这些“姓氏桥”,座落在槟城码头附近,英文街道名是PENGKALAN WELD。

这些居民将屋子建在海上,屋子的底部却用桩柱支撑,每一间屋子相连的街道小巷,都用木板铺设成桥梁,作为村里的街道与陆地相连的通道。最长的木桥向海延伸约500米长,有些则短,左右邻近建满木屋。

根据姓李后人说:原本“姓李桥”可通达到槟城的税关局和对岸的新建旅店,但尾端的桥板已年久失修,已无法相连,残旧破烂的桥板,不在可用了。我们站在“姓李桥”边的围栏,遥望远处灯火点点的槟城夜景,如此灿烂、迷人;五颜六色的霓虹灯,脑子突然闪烁纸醉金迷的夜生活,心中也充满遐想。。。

但我注意到“姓李桥”的建筑格调,可算是经济稳定的一个宗族村落。因每一家的门前的款式似乎一致,沿路的桥板很稳固,甚至有些地板已经换成石板和铺上地砖。沿路走着、走着。。。。灯笼高挂、柔和耀眼的灯火,弥漫整个村落,整个小村落犹如幽静的家园,温馨、充满怀古情怀。

“姓氏桥”的居民都是同姓者同住一“桥”,就像中国同姓村的版本似地。这些侨民多是福建同安县。这也是早期华侨先辈们在槟城扎根及生活的地方。这里可以看到华人祖先当时努力奋斗、辛苦保留的建筑,也让后世了解早期南来的槟城祖辈,多是从事码头工作或是渔民的生活点滴。
“姓陈桥”入口告示牌
“姓周桥”入口告示牌
欢迎莅临姓“周桥”告示牌
“周桥”入口处
“周桥”字眼高挂
“姓周桥”的居民屋子
“姓周桥”饮料店的椅子
“姓周桥”饮料店
“姓周桥”屋子前面(一)
“姓周桥”代步工具--脚车
“姓周桥”的商店的广告牌
世遗的告示板
参观“姓李桥”后,我们漫步走到“姓周桥”。发觉未进入“姓周桥”,桥外就有一间特大的庙宇,这些庙宇,都是先辈筹钱兴建,他们心中多希望驻扎在庙宇里的神明,保佑南来的侨胞平平安安,每一个乡里都能在海外捞得风生水起,国泰民安,将来可以衣锦还乡,光宗耀祖。

我们放轻脚步,徐徐进入村里。欢迎我们却是几只夜游的野狗。高挂的“周桥”寂寞的字眼发出微弱的灯光。这里没“姓李桥”那么规划,那么整齐,屋子建得特别密集。沿路是小型的商店:有土产店、杂货店,所卖的货品,都是游客爱买的槟城土产,有帽子、T-SHIRT、背包。。。。。还有饮品、食物等。

夜深了,有些商店已关门了。整个木栈道显得凄凉,海风吹来,更显凄清。。。。突然远处传来几声野狗的吠声,划破宁静的夜空。。。。

桥板陈旧不堪,往下看,漆黑的海水,令人心寒:走在桥板上,心里有些许担忧,担心失足掉入海里。。。。。。战战兢兢往前走、前面依稀有些许灯火,步步为营的准备揭开“姓周桥”的秘密。

在“姓氏桥”中,以“姓周桥”的规模最大。约有70户住家,居民可能有千人以上。桥上看来似乎只有一个走道,其实在走道旁还有一些分叉路,探头向内探望,似乎还有出口,也许走进内部,可有另一道风景。这里的木屋结构很紧密,每一间屋子的间隔不同,有些屋子相当大间、有些小间,但可看到有堂房、灶房、餐厅、卧室,亦有些小型杂货店,可方便居民日常生活所需。我似乎看到有几个外劳的面貌,心中祈祷“姓周桥”不可给外劳占据,不可沦落像吉隆坡茨厂街的情况,已失去原有的华人市场,已变成外劳市场了。

走着、走着、灯火突然暗了,迎面走来几个回头的游客,向他们探问。原来前方是一座庙宇,这时发觉周遭黑漆漆,突然天上洒下几滴雨点,我们不敢往前走,决定往回头路了。

“姓林桥”进口处
“姓林桥”的街景
离不远处,就是“姓林桥”。在“姓林桥”进口处,微弱的灯光,就如在叹息人生如梦,悲叹没落的家园,如此萧条。。。。更显出这一宗族村落的没落。这“姓林桥”的木屋,只是单边的建筑物。因此这里的屋子大门面向大海,村落的木桥板受到岁月洗礼,早已伤痕累累,这儿只剩残余几户人家。屋前摆放几张破旧躺椅,堆着几盆不知名的植物,路灯暗淡。这时,有一位穿着纱笼的阿嬷,赤着肩膀。躺在躺椅、吹着海风,悠闲地乘凉。她的脸上虽然有岁月的痕迹,但目光柔和、脸庞展露知足的笑容,与世无争的表情,是多少人的追求。。。。。。。

“姓氏桥”展现淳朴的风貌。数十年不变。也在这里感觉怀旧的气息,虽然经过几代人的历史演变,这些水上人家的生活,将成为今日槟城独有的文化,也让游客了解到宗族在华人社区的重要,让后人了解先辈南来奋斗的精神。

今晚,我只能走马看花的逛一逛“姓氏桥”,不能真正领略“姓氏桥”的风貌,也无缘在夕阳下欣赏归帆点点的情景;但入夜的“姓氏桥”还是让我难忘,也许是机缘巧合,让在尘世打滚的都市人,反省为何自己要如此“忙”呢?为何不能学“姓氏桥”的老居民,悠哉的追求淡泊的生活,是不是要调整生活节奏,多欣赏周遭自然的景物,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为自己而活呢

备注:如套用或摘录文章,请写文章出处出处(生命中的蓝天白云或http://thwon53.blogspot.com/)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