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艺术,书法,赏析”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艺术,书法,赏析”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15年10月14日星期三

符永刚的榜书“刚毅”的赏析

符永刚的榜书"刚毅"

符永刚书写的《刚毅》二字,选词恰如他本人的个性,也像他的形象,让人有“气宇轩昂”之感。这幅巨作是中国书法形体中,一种名为榜书的书体。

早在秦统一文字以前,榜书就出现了。据《泰山》、《琅琊》、《峄山》、《会稽》刻石和文献记载,第一位书写榜书的书家是秦丞相李斯。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榜书从赞颂帝王功德。装饰皇家宫殿、苑囿,发展到题写重臣宅第、寺宇庙堂、最后进入寻常百姓家,商家们则以书写店招。

这一幅巨作,是符永刚博士参加在印尼雅加达的《2015年世界首届榜书展览会》其中的展出作品。展览日期是在102日至104日。

符永刚的榜书“刚毅”二字书写在8尺宣纸上。""字以金文的造型书写,""字是以魏碑的古拙笔法为之。虽不同字体但融在一起写来,效果却很调和,因笔法相同,故气能贯连成一体,达到视觉效果的冲击力。

同时符博士在《刚毅》的构图中,结合了画的构图形式,将榜书书写章法、墨韵、线质,发挥得恰到好处。二字以“方笔中锋”为主,运笔方圆结合, “刚毅“二字整体的感觉“沉稳“、大气磅礴,气度沉稳。

“刚”字左旁”的 冈“字,符博士却用内框包围式书写。内上部用稳健的笔法打个“X”、内下部字形犹如“山”;中间的竖笔犹如“1”的写法,数字的“1:犹如“穷者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处事方针,真是博士一向作风,首先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尽量实行“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原则。

左旁的“冈”与“山”上下嵌合,但没连贯,呈现似椭圆形状,有“圆融”之感觉,似乎勉励世人在人际交往中,必须圆融处事,不可偏激,执着,世间好多事情就可迎刃而解。

“刚”字的右旁的立刀旁,本是短竖,但符博士却写成圆点,接着提笔,大刀阔斧的将那一竖写完。但他书写立刀旁后半部却稍倾斜,犹如一个隐士“斜倾”站立。恰看,站势倾斜,仔细一看,整个”刚”字还是“巍巍屹立”--这暗喻世人处事立世,应不畏权势,本身应有自身的立场,认清方向,才能分清事情的对与错。

“毅”字的起笔,不做圆点,却以横划起笔,这也许是符合书写者的正直平稳作风之故吧,因“字如其人”,呈现他本人的刚毅之性格,发挥正气浩然之感。

左旁的“豙”字,先以“立”字书写,接着的三“ 彡”的结体分布均匀,以方笔为主,更突显刚毅、果敢的精神。毅字右旁“殳”的底部的“乂”,符博士却书写“撇”短“捺”长,将整个字板正,衬托出“正气盎然”之感。整体的布局洋溢正直、果敢、圆融及大气之感。

这一幅榜书“刚毅”,虽是一幅艺术作品,但却有激励的含义。当观赏者面对此榜书时,感觉它的大气磅礴、恢弘厚重,沉稳气度。这“刚毅”二字足以震撼激动人心,它气派非凡,的确是适合这个时代的艺术审美要求,更是一句勉励的好词句。

谢谢网上照片分享

备注:如套用或摘录文章,请写文章出处:生命中的蓝天白云或http://thwon53.blogspot.com/)感恩!

2015年8月7日星期五

对周慧珺的楷书字帖《白居易长恨歌》一见钟情

周慧珺像

白居易长恨歌封面

白居易长恨歌pg1
白居易长恨歌pg2
白居易长恨歌pg3
爱上周慧珺的作品,是第一眼看了她的网上楷书字帖《白居易长恨歌》,深深被她吸引了。

她的这一本字帖内的笔触有点与行书相似,但结体又与北魏的《张猛龙》碑帖,又有点相似,方圆兼备,我眼前一亮,真得被“她”吸引了,我也爱上了“她”!

我真不会书法,却是书法新丁。何家?何派?还搞不清?只是心中喜爱这一本字帖。她就如同“知己”、“故人”,心中泛起惺惺相惜之感。

《长恨歌》这一首唐诗,在读书时期就会背诵。当在观赏其作品时,更是有亲切感。当看到“天生丽质”的“丽”,字形高雅,秀丽修长,犹如古时候的纤弱美女,娇羞情态,我见若怜,油然而生。记忆中,杨玉环被描写成珠圆玉润的形态,但从周慧珺的帖中,却心中营造出一个活泼的少女,字体并没像颜体厚重;看似飘逸,但结体又有力度,刚柔并重,想不出是这些字迹是出自一个女子的手笔,还是一个有关节病的体弱的书家之手。这足可证明她在学习路途中,下了很大的工夫。这一本字帖共57页,每一页中的每一个字,都深深吸引了我。

便上网寻找这一位女书法家的生平事迹,才知道她的遭遇和经历,比任何一个人更感人,她的成功并不是偶然。她虽是一个不善辞令的女人,但她被选为上海书法协会主席,她为书艺界出力,并不是挂名而已。

周慧珺是当代中国的一位女书法家。她出世在1939年,浙江镇海人。她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曾担任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中国画院一级美术师。

她生长在一个翰墨飘香的商人家庭。从小就操笔练字。她在旧式传统家庭长大,父亲虽然热爱书画艺术,当却有些重男轻女,对儿子寄望特大,却对女儿慧珺不太关注,任由她自由发展。但沈慧珺却不认输。她的父亲越不重视她,她越是想写出点成绩来。她在一次上海市书法篆刻作品展活动中,她与哥哥参加,哥哥落选了。她的书法登上了《新民报》。从此,就为她叩开了书法艺术的大门。

但是,她却患上了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并且伴随终生。她爱书法,虽然关节变得迟滞、酸痛、给她练习书法带来很大的障碍。但她不气馁,平时练习书法,她需要坐在特制的高凳上书写。她写一会,休息一会。她的坚持,从不向困难屈服妥协,步。终于她的书法日益进步。                                 

1962年,她参加上海市青年书法学习班,得到沈尹默、拱德邻、翁闿运等著名书法家亲授。她楷书学欧阳询、颜真卿、褚遂良诸家,又上及北碑;行草书从宋四家入手并上溯“二王”。以节临《蜀素帖》。

她进入上海市青年宫书法班学习,拜各路名家为师,读遍古今经典碑帖。她在文革期间,雪上加霜,疾病在身,唯一生存的家被抄,房子被没收,经济异常拮据。但她不妥协、不屈服这些恶劣的环境低头。她目送走了二位敬爱的老师沈尹默和拱德邻,她还要照顾年迈的双亲,她拖着体弱之躯,坚持探索书法艺术。这段时期,她创造了她的第一本《行书字帖-鲁迅诗歌选》。

我很佩服她。她是一个体弱多病的女人,坚持自己的信念、在书法的路途中创作。终于从逆境走出来,为自己创出一个春天。

她的努力,终于被肯定,她荣获2015年中国书法第五届兰亭奖终身成就奖。
我是书法初学者,无法以书艺的角度去欣赏她的作品,只是她的作品,引起我心中的共鸣,深深爱上她的书法,被她的书法吸引了,真是有一见钟情的感觉。

(谢谢网络分享资料和照片)
参考网址: 周慧珺的的《白居易长恨歌》可按以下网址,就可看到此字帖。

备注:如套用或摘录文章,请写文章出处:生命中的蓝天白云或http://thwon53.blogspot.com/)感恩!

2014年10月10日星期五

符永刚博士题在汉画像石拓本上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后感

符永刚博士题在汉画像石拓本上的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从未想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可以以汉画像石拓本书法形式表现出来,整幅作品显得如此古朴。

本是书法艺术门外汉,对书法的形式只是略懂皮毛。中国书法艺术浩瀚博大,但马来西亚书坛上,却很少书家以汉画像石作为书法表现。看了符博士的这一幅作品,也让我茅塞顿开,原来用拓本书写《心经》,是如此优美、淳朴、更有一种怀古风味的悠悠之感。

符永刚博士以他似魏碑手法的书风,雄健的笔力,将庄严的《心经》书写出来。这幅作品结构严谨,工整的排列,让诵读者以法喜之心,将心经轻易诵念。从处理作品的手法,可联想符博士处事肯定是一丝不苟、堂堂正正的一位学者。因书家常说:字如其人也!

从符博士选了一幅《华堂紫气开,有凤来仪》汉画像石拓本来书写《心经》,可推想符博士心中多想见到世上每一户、每一家都幸福满满,彼此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世界充满祥和之气,人间是一片快乐之土啊!

拓本中展现的画面是一间普通的民舍。这间屋子虽不是华丽美轮豪宅,但家内确可看到一对夫妇相敬如宾的互对和谐画面。彼此作揖的动作,从夫妻的举动,显示家庭融洽之感觉。这一整幅画和书法配合,纸上洋溢喜悦、阔达、安详和宁静的欢欣家庭的场面。

从符博士的小字的排列,每一行似乎排成一直线,每一个字大小似乎一样均匀,墨韵浓淡如一,虽无《兰亭序》书风的飘逸流畅;可是工整的排列,令人观赏时,庄重、肃穆、宁静、安详,这些感觉在心中慢慢油然而生。

符博士的书法功力无可厚非,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因他能够将260个字的排列如此整齐、安插进整幅汉画像石拓本内。这幅拓本和符博士的小字配合得如此绝妙、布局如此均匀、整首《心经》就如量身测量尺寸书写在整张拓本上,这证明符博士在书写前应预先进行总体设计,所以才有如此完美的画面。

如果将这首《心经》在电脑内,放大观看,观赏者会啧啧称奇,因符博士每一字的笔触如此细腻,整幅作品给人感觉浑厚、雄强、笔风刚健笔挺。同时,也看到每个字的结体、字形不一,其中有隶、行、楷、草等诸体的结合和融铸,是为自家法。整篇《心经》上的每一个字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当阅读时,就会联想到如同“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世界,以用布施”的法喜之心,将自己所学、所赚、所得的物资与学识去奉献于社会。这种“取自社会、回馈社会”无私精神能够发扬光大,这世界就是那么美好、幸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书写在拓本上,可算是其中一种最佳的书法表现手法,因汉画像石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丰富辉煌的艺术墨法瑰宝。

以下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原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思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备注:如套用或摘录文章,请写文章出处出处(生命中的蓝天白云或http://thwon53.blogspot.com/)感恩

2014年10月8日星期三

符永刚博士题汉画像记的作品观后感

符永刚博士题汉画像石记的作品

无意间看到符博士题写在汉画像石拓本上的作品,心中震荡,原来中国书法创作还有如此表现形式。拓本上的图画犹如图腾,这对艺术门外汉的我,原先却不知道汉画像记的来源,看完博士的小字记载,现在些少对此艺术有些开窍。

仔细深读符博士作品中的细腻的小字记载:
汉代留给中华文化极其丰富辉煌的艺术墨法瑰宝。其中画像石尤其精彩绝伦。其艺术风格朴素雄浑奔放,而且无论是处理大场面人物群像或独幅画面皆神情生动。善于处理巨幅和小型画面构成画像石常见之题材,为社会有关各种活动。农耕、放牧、狩猎纺织。车马、出行、谒见幕府宴饮、庖厨、乐舞、百戏、宣扬忠孝节义故事、神话、忠臣孝子、节妇烈女、古圣贤、东王公、西王母、伏羲、女娲、奇禽异兽、龙凤吉祥、日月星辰、画像石集、绘画与雕刻、为体之特殊艺术形式,其形象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艺术家们通过对现实深厚观察创造极富生命力和真实感之伟大艺术品。(癸巳初春符永刚识)

这上段文字记载是从符博士题汉画石原记作品载录,才知道汉画像石的内容,和当时的社会民间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符博士的这些小字眨眼一看,似乎凌乱、虽不娟秀;但仔细欣赏,却不然发现每一行的字数不均衡,但排列工整,墨色均匀。每一句旁的小红句号圈得“细圆”,特清新顺眼。令读者阅读时,对文章内容一目了然,立即可以迅速将全文轻易读完,是符博士的书法风格无疑。

汉画像石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是汉代大多没有留下名字的民间艺人,雕刻在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构石。这种艺术是以石为地、以刀代笔的石刻艺术品。这些建筑物绝大多数为丧葬礼制性建筑,因此汉画像石是一种祭祀丧葬艺术。
汉画像石不仅是汉代以前中国古典美术艺术发展的巅峰,而且对汉代以后的美术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汉画像石制作工序大约分成七个工序,那就是:-
第一工序:
丧主或死者亲友雇请“名工”或“良匠”承担画像石建筑和墓室、祠堂的设计和建造任务。这些工匠集团多是同乡或亲友组成。这种的同乡或亲属情缘关系,有利于汉画像石的制作技术的传承和提高,并且可保持彼此的团结和稳定,迅速将工程完成。

第二工序:
雇请的画匠就是制作的工匠。他们到附近的山上挑选开采石料。所选采的石料,必须是适合雕刻、石质细腻的优等石材。

第三工序:
石匠根据建筑的设计图对选取的石料进行加工,让石料变为符合设计要求的建筑构件。

第四工序:
在工作中“画师”和“石匠”必须密切配合。“画师”在磨制平滑的石面上,用磨和毛笔以准确有力的线条绘出画像的底稿。这一种“底稿”工作功力优劣,会影响作品成败优劣的工作。这些手艺高超的画工一定要有绘画的技巧,并且对施工建造本身的结构了如指掌,也对每块石材究竟是建筑上那个部位的构件,应画什么题材内容的图像,都做到掌握拿捏到家的工夫。

第五工序:
现在轮到石匠必须严格按照画师在石面绘制的墨线画稿,进行用凿、錾等工具刻出图像,使其具有凹凸的立体效果。

第六工序:
石匠们将雕刻好图像的石材,按照设计图拼装成墓室、祠堂等石结构建筑。

第七工序:
最后的工作时画师对石结构上刻好的图像,施彩着色。使之具有帛画和墓室壁画同样的视觉色彩效果。

汉画像记在中国分布地域很广,主要分布区有四个中心,那就是:
(一)河南南阳、鄂北区
(二)山东、苏北、皖北区
(三)四川地区
(四)陕北、晋西北区
河南新密、永城、北京丰台、浙江杭州、陕西邠县等地区,只发现零星汉画像石。
而当时的河南南阳、鄂北区、山东、苏北、皖北区和四川地区是经济、文化发达的中心;陕北和晋西北区在东汉顺帝以前是北方边防重地。这些原因,造成这些地方产生很多汉画像石。

汉画像石的内容丰富多彩,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类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关系。
墓主常将心中喜爱的生活方式的物资基础,崇尚财富观念,将心中的梦想,移植到墓园设计。所以墓园的图案多出现:迎来送往、车辆出行、迎宾拜谒、庖厨宴饮、乐舞杂技、钟鸣鼎食、六博对弈、驰逐狩猎、捕鱼田猎、亭台楼阁。从这些图像,可反映出墓主生前拥有各种财富资产情况。

第二类内容是历史故事。
汉代先民善于思想和崇拜,虽然皇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在社会上新儒学占主导地位的同时,道家思想和民间宗教也十分活跃。人们接受儒学思想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忠君孝亲的伦理道德束缚的同时,在对贤君明臣、贞洁烈女的顶礼膜拜的同时,也对成神为仙充满幻想,对天地山川等自然之神也是尊崇有加。他们认为万物有灵,对从天上到地下的一切神灵都是非常敬重。因此汉画的艺术中可以看到这些内容记载,让后世对汉画艺术之“深沉博大”赞叹不已。

第三类内容是神仙世界
在汉画像石中有很多内容是描述神仙世界。从这些画像内容,可表达墓主希望死后能升仙和享受仙境生活的强烈愿望。所以汉画中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相交)四神,有传说中的烤石造人、炼石补天、创造天、地、人的始祖女娲,有伏羲、女娲人首蛇神相交、有王兔捣药、神兽守鼎、西王母与东王公、有随车出行的九头人面兽---开明兽,也有三足马、九尾狐、灵芝、麒麟、天神羽人,奇禽异兽等。为了死后能够得到升仙,充满想象力的先民把龙、虎、鹿等神奇动物作为升仙的的骑乘工具。这种仙境生活实际上就是墓主生前生活的延伸和继续。

总括,汉画像石内容丰富,取材广泛,可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状况、风土民情、典章制度。宗教信仰等。这些汉画可说是精美的古代石刻艺术品,也是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资料和文献。同时它描绘的扑朔迷离的宇宙,令人震撼,可是时代的产物。

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灿烂辉煌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因此在历史舞台上,出现了一幕幕的慷慨雄壮的历史剧。汉画像石就是在这个特殊的时代沃土中萌芽、发展成一株艺术奇葩。

汉画像石成为典型的丧葬艺术,它表现的主题是生者祭祀,悼念死者的永恒悲剧题材。但在艺术表现上,汉画像石并没有将死亡描绘得凄凄惨惨,悲悲切切,而是充满了对未来、对生命的乐观与渴望。

因此,汉画像石可称得上是古典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典范。在此,也可以从丧葬艺术中,了解、正视和尊重社会礼制和风俗,也可看到当时祭祀祖先的场面的真实而又细致的描绘。

汉画像石与今天的图案相比,论造型等是不下于时下的创意表现。虽然拓印本多是墨色,也有一些用朱砂拓成的拓本。这种艺术形式能深深烙印在每个观赏者的心中,令人震撼,是中华文化的丰富辉煌的艺术瑰宝。

备注:如套用或摘录文章,请写文章出处出处(生命中的蓝天白云或http://thwon53.blogspot.com/)感恩

2013年10月16日星期三

符永刚的《修心红尘里、养性翰墨中》





至于博士的生平,笔者不着墨多谈,只知道他来自芙蓉的书香之家,从小对艺术有天份,他在年青时到今天的成功,肯定遭遇到很多的挫折,但博士从不谈起,这一切一切。留到博士自己有闲情时,慢慢细说。

符博士的:《修心红尘里,养性翰墨中》是笔者第一篇选材第一篇选《修心红尘里,养性翰墨中》是本身对这一幅字特别喜爱。也许它的含义充满柔中带刚、不像传统性格言激励形式、意境较有诗意感觉、对世人含有激励作用。读了这一联后,笔者有一股冲动,学学博士,在闲暇中,学习书法,培养耐性。将年青时残留的棱角,随着练字时磨掉。。。。。。

从这一联里,可洞悉他一生热爱书法的热忱,也知道他处世的方针,都是从练字里磨出耐性和容人之量。

简单的十个字,要身体力行必须要有恒心与毅力,也是好多的书法家所追求的一生的意愿,好的书法创作,是配合修为品德好的书法家所创作出来。

符博士曾说:书法是他的“命根子”,这三个字是他常挂嘴边,可想博士是多么热爱书法。除了本身投入浩瀚的墨海中,还通过马来西亚国际现代书画联盟各项活动,去培育和发掘热爱书法的年青一代,传承中华书法,他真是一个热爱书艺的爱好者和传承者。

符博士特爱用大草、狂草的结合来抒发心中的豪情。这一篇他却用较行书的笔意去书写,让观者一目了然的看出词义,这也许是他认为“心”要正,“性”要直,这是修心养性的一大准则。他常说:做人说话坦荡荡,没有对不起任何人。是不是每一个书法家因常练字,随时间岁月地冲洗下,心中一切一切地不平、不满、也逐渐地磨掉,从而创作出好的书法作品。因为有好的品德高的书者,他的作品肯定会成为世人的楷模,沈慕羽校长的书法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符博士写“修”字,为何人字旁,那一划稍弯,是暗喻人是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特别是时下年轻人,经不起风浪,面对感情问题,事业问题,职场问题,考试不如意,都没想后果,将宝贵的生命结束,将往后的事情,抛给在世的人去面对解决,这不是很自私吗?

符博士将“修”字旁第二竖却写的特别正、特别长,为了美感而写,还是另有目的呢?也许他“坦荡荡”的个性,就不知不觉随这笔表露无遗。“修”字最后那一弯笔,隐喻人生在世,路不是平坦的,每天所面对的事情变化,是不可预测。世人活在这滚滚红尘里,必须情商和智商要有平衡点,同时要修好本身的品德,是一件谈何容易的事啊!

符博士最后那一句养性翰墨中的“中”内的左边空间比右边留得特别疏,箇中道理让我们自己评定和衡量。也让我们自己去分析做人处事地方法,有偏差和公平两大标准。

特别是世人对公平和施给都有两大准绳。有谁可以做到公正严明,施给都平均呢?所以符博士自己在写“中”字那一竖也不能正确地分均匀,这是人性啊!要有心胸广阔,修为很到家的伟人才做到。我们常人还要慢慢学习,在红尘里慢慢地磨练,“人上人”只是可以在文字里领略,做到“人中人“已经是算一个有完善品德的人了。


备注:如套用或摘录文章,请写文章出处(生命中的蓝天白云或http://thwon53.blogspot.com/)感恩

2013年9月25日星期三

符永刚黑白的“清风明月夜”(癸巳年中秋雅集)














符永刚黑白的“清风明月夜”(癸巳年中秋雅集


从未看过符博士的中国画。他的画风比较西洋风味。画都是充满喜悦感、热情澎湃、拥有热带风情,色彩缤纷艳丽的情调。

在在美好的节日里(癸巳年中秋雅集),他特别画了黑白分明的中国画。题目确是“清风明月夜”,总觉得博士这幅画是一首未完成的无言诗,意境未完。。。。。。。感觉上应该有下联。
他动笔就勾出一只独站枝头的鸟儿,鸟儿孤单照在树梢上,让人感觉世上难寻知音人,特别是在艺术界里,有才华的书艺者,都是经过艰苦的磨练,才修得正果,孤独之感油然而生,悲戚之情怎会在这良辰美景出现呢?也许作者曾经在创作途径中身同感受,让感触透过画纸传达出来。

但孤独的鸟儿站在树梢映入画面,形影孤单,那种怀才不遇、高处不胜寒和无敌最寂寞的感觉,就会涌入你的思潮。

接着,博士利用简单的线条,草草几笔,干净利落,带出清风轻轻吹拂柳叶柔和的感觉。突然,他在柳枝中央,插入圆大的明月。顺笔勾出圆圈,白色的底,凸显月夜的美,月夜的洁。本有孤单沧桑的感觉,画家加入寥寥几笔,画纸上有了月色,有了亮光,心中也有希望了。
他在作画时,气色淡定,不急不迫,从容作画,让近距离观画的群众一同感受博士作画的情绪,让知音人一起共鸣。

画纸黑白分明,线条刚柔并重,不是有色彩的画是美的,中国水墨画的意境可从这幅画一展无遗,这就是中国画比西洋画有内涵之处,意境是那么沁入心扉啊!

符永刚博士挥毫“万般皆美意、千里共婵娟”有感(癸巳年中秋雅集)














符永刚博士挥毫“万般皆美意、千里共婵娟”有感(癸巳年中秋雅集)

未曾近距离亲眼目睹符永刚博士现场挥毫,每回都是看报章的图片,去感觉书法家创作的情景。
2013921日,马来西亚国际现代书画联盟马六甲联委会在马六甲联合孔教会、钟正山等人在马六甲举办中秋雅集。有缘出席,更近距离去感受书法家挥毫的情景。
但符博士与其他书法家被安排固定位置。每一个书法家就走到指定的位置,各位书法家将文房四宝放在桌上,整理思潮,开始摆放用具,准备作画挥毫。
符博士神情谈定,嘴角展出微笑,他利用双手测量桌上白纸的长宽,心中打了一个腹稿。博士目不斜视,专注的动笔了。
他屛着呼吸,轻轻松松的在写着、写着。。。。。转瞬间“万般皆美意,千里共婵娟”出炉了。看他多写意,优哉游哉就完成这么应景的配对联了。让注目观赏的人也被他的悠然自得的心情而感染,大家在这良辰美景,皎洁月色下,对人生都充满新希望。
从这个配对联的选材,可见的符博士不单是希望周遭的亲朋戚友健健康康,更祈望当世人遭遇任何挫折,或碰到每一件难事,都能顺顺利利的去克服和解决。从符博士很从容写下第一句“万般皆美意”,就感触到博士虽然道貌岸然,但内心还是有慈父对儿女的关爱,字里行间流露“柔情”的一面。他常说他没有沈慕羽的大爱精神,只追求小爱“,这也许他自己也不懂他对世人的关爱开始随着岁月慢慢萌芽了。
在众多的书法家中。他是速度很快的将“万般皆美意。千里共婵娟”错落的写在白纸上。这作品构图不是一般工整的排法,用的墨色浓淡皆宜。字体疏空均匀,体会到他是用“气”写字,作品内可展现画家的布局。他的写字的风采,可感觉是那么的儒雅,足以证明写字可以“心”与“修性”。通过毛笔的柔韧性,将一首无言诗表露无遗。
他将开始的“万”字最后一笔,转个弯,这个转弯写法,可能暗喻人生充满好多困境,并不是事事如意。但每个人坚持去克服一切难题,世上还是充满希望。所以“美意”特别用夸大的手法写大些,象征苦难过了,美景一定会出现。
每一个字飞白的部分都很清楚的展露出来。“婵”字最后的一笔拉得好长,总是让我们觉得月儿是离我们好遥远啊!尾部墨色有古朴之感,那一竖苍劲有力,朦胧的夜色随尾端飞白的部分跃出纸面。“娟”字恰落在“婵”字的下部,如此的搭配是一绝啊!
  • 整篇作品还是有瑕疵,因那小小的红印没有盖上,虽然选词很诗意,但因这美中不足,引起内心泛起悲情,觉得人生无常,我们应该珍惜眼前所拥有的,更应该常常提醒自己爱身边的家人朋友,知足常乐,身体健康,才是我们追求的生活。(我相信符博士将会补上红印,让这一小瑕疵,划上完美的句号)。
备注:如套用或摘录文章,请写文章出处(生命中的蓝天白云或http://thwon53.blogspot.com/)感恩